• 2021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刊首语
    • 刊首语

      2021(3):3-4.

      摘要 (9) HTML (0) PDF 1.05 M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建筑理论
    • 建筑形象那些事

      2021(3):5-13.

      摘要 (8) HTML (0) PDF 2.20 M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建筑学学科特殊性出发,讨论了建筑的形式与内容问题。基于相关建筑理论文献的梳理,以及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知识界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思想,结合近现代建筑创作的实际案例,将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观点,引入建筑学领域及建筑学理论范畴。并建议用“形象与要素”概念替代现今通行的“内容与形式”概念。

    • 康熙《皇城宫殿衙署图》解读(下)*

      2021(3):14-29.

      摘要 (8) HTML (0) PDF 7.66 M (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康熙八年(1669)《皇城宫殿衙署图》是现知最早的有关古都北京皇城建筑布局的皇家舆图。1934 年刘敦桢先生在国立北平图书馆获见该图,惊叹为推求北京皇城宫苑明清交替之状不可或缺的稀有秘笈。旋因避祸战乱,该图自 1935 年 11 月后历尽坎坷,辗转流徙,直到 2008 年方现身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学界长期无缘利用,滞碍了相关研究。2013 年天津大学幸获高仿复制版,大量细节得以认知。为裨益学术,便于利用,本文综罗相关文献,谨以发现、流转、诠读、歧见、新识诸项,概略归纳有关该图的研究心得,奉呈并叩教方家。

    • 明嘉靖朝北京太庙改建规划方案生成之始末

      2021(3):30-38.

      摘要 (13) HTML (0) PDF 2.60 M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嘉靖十年(1531),明世宗发起了一场对北京太庙庙制的改革,旨在将同堂异室格局改造为都宫别殿格局。 明世宗作为工程决策者亲自制定规划原则,其辅臣团队提交多轮设计方案并接受皇帝的审定,才最终深化形成见诸史册的九庙设计方案与实践。这一过程被夏言等朝臣的奏疏详尽记载。对此决策过程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北京太庙沿革的认识,更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运作模式与其中的建筑师角色。

    • 古代建筑法式与制度
    • 从《世阿弥传书》到《匠明》:能乐观演空间尺度体系的传承与演变

      2021(3):39-49.

      摘要 (11) HTML (0) PDF 3.38 M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日本传统能乐艺术的集大成者、能乐师世阿弥的传书为研究对象,从他在室町时代(1338—1573) 前期对能乐观演空间的言论中分析、总结出世阿弥对能乐观演空间设计尺寸的原理性认识。其后,将世阿弥的设计尺寸理论与江户初期成书的建筑技术书《匠明》中对能乐观演空间的设计尺寸的规定进行比较,考察两者之间的变化。最终,总结了江户时代(17 世纪初)对室町时代能乐观演空间尺寸体系的继承以及演变。

    •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天花、藻井研究*

      2021(3):50-67.

      摘要 (5) HTML (0) PDF 8.83 M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山西芮城永乐宫的元代天花、藻井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 2018 至 2019 年间清华大学进行的实地勘察和三维激光扫描数据采集,记录永乐宫元代小木作的现状信息,分析永乐宫天花、藻井的形制与结构特点及设计尺度规律,并通过比较研究总结永乐宫实例在木构藻井发展脉络中的位置和价值。

    • 从大木尺度现象看柳林香严寺毗卢殿建造年代之复杂性*

      2021(3):68-91.

      摘要 (6) HTML (0) PDF 2.88 M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毗卢殿是山西柳林香严寺中的重要建筑,构架简明,却又在细节设计上存在独特和矛盾之处。本文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手工补测,对毗卢殿的建筑平面、架道、材分°设计等大木尺度设计进行了解读和还原,发现毗卢殿的设计中采用了 310 毫米和 318~319 毫米两种不同长度的营造尺。两把营造尺反映出其建造年代的复杂性,毗卢殿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经历修缮,但其斗栱仍然保留了元构的尺度和造型特征。

    • 绘画资料中所见的宋代建筑避风与遮阳装修*

      2021(3):92-106.

      摘要 (28) HTML (0) PDF 6.30 M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施用于建筑外檐的装修构件,不仅具有避风、遮阳、调节建筑室内温度的功能,也是建筑外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存早期建筑遗构中保存的此类构件很少, 为系统深入研究这些构件的形制和用法带来了一些困难, 但两宋的建筑绘画中保存了相当多当时外檐装修的图像资料,能够补充实物资料的不足。本文即通过对这些图像资料的考察与分析,结合《营造法式》等文献的记载,讨论宋代建筑中常设于建筑外檐,起避风遮阳作用的擗帘竿、 避风?、障日?、引檐四类构件的形制与用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样的建筑外观效果。

    • 园林·城市·乡土
    • 清代北京私家名园万柳堂考述(上)*

      2021(3):107-115.

      摘要 (6) HTML (0) PDF 2.11 M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重臣冯溥在北京外城东部营造了一座别墅园林,名为亦园,又名万柳堂。园中种植柳树万株,形成壮观的层林景象,假山由江南造园大师张然堆叠而成,有平冈小坂、曲水回环之势。冯溥将此园完全向公众开放,并经常与同僚、朋友在此举行雅集, 留下了大量诗文。本文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探析万柳堂的主题来源、营建历程、景观构成、造园意匠以及其中的雅集游乐活动,以期对这座已经消失的清代北京私家名园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 地方城市空间要素规划建设时序研究:以清代台湾省为例*

      2021(3):116-126.

      摘要 (3) HTML (0) PDF 1.91 M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古代地方城市空间要素的规划建设时序是城市史、 规划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清代台湾省 16 座府、州、 县、厅城市为例,选取治署、城垣、学宫、三坛一庙四类空间要素为指标,研究其规划建设时序的特征与规律。先分别论述四类要素在诸城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时序特征,再分析四类要素之间的时序规律,解读其成因与意义。

    • 建筑史学史
    • 1955年建筑思想批判追述

      2021(3):127-134.

      摘要 (6) HTML (0) PDF 3.62 M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55 年针对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批判,剑指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复古主义与建筑中的“浪费现象”,却未对关涉建筑设计规律的“型范”“法式”“做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终不能令梁思成心悦诚服。梁思成主张传承并发展以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模数化设计方法,藉以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主义建筑。他的这一探索在 1955 年遭遇了重创,他的学术思想却未因此改弦易张。

    • 近现代建筑史
    • 新中国早期的清华大学校园规划研究(1949—1966年)*

      2021(3):135-148.

      摘要 (28) HTML (0) PDF 4.11 M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清华大学先后经历的两小两大 4 次规划为研究对象,在综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史料综论其规划背景、设计机构、 规划内容等,着重评述 1954 年和 1960 年两版总体规划的目标、原则、方法及其实施,其中 1960 年版总体规划堪称彼时清华乃至全国校园规划的集大成者。同时阐述历次规划间的差别与联系,论证苏联教育模式和规划思想对我国校园空间规划的深刻影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华校园规划是毛泽东时代校园规划的集大成者,其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短暂过渡、全面学苏和自辟蹊径三个阶段, 通过校园规划在空间形态上体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育体制的巨大变革,折射出那一时期新中国的国家建构过程。

    • 中国近现代建筑新史料
    •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航空照片简介

      2021(3):149-155.

      摘要 (12) HTML (0) PDF 4.26 M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外国建筑文献与案例精选
    • 亚里士多德在《动物的部分》中所举的建筑案例

      2021(3):156-156.

      摘要 (9) HTML (0) PDF 804.95 K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古建筑测绘
    •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与纯阳殿建筑测绘图

      2021(3):157-176.

      摘要 (31) HTML (0) PDF 6.88 M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www.cjig.cn
通讯地址:北京 2702信箱 │ 邮政编码:100190 │ 电话:010-58887035 / 58887030 / 58887418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中科院电子所主楼223室 │ 电子信箱:jig@aircas.ac.cn
ISSN 1006-8961 CN 11-3758/TB CODEN ZTTX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