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土壤优先流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盛丰,张利勇,吴丹
    2016(6):1-10.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6.06.001
    摘要:
    优先流是土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由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加之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特征明显以及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准确描述和模拟土壤优先流的时空变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土壤水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该文从优先流的定义、表现类型、形成和影响因素、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优先流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立土壤优先流的统一判别标准、提升优先流模型理论的有效性、发展优先流的专用观测技术设备。文章对深入研究土壤优先流具有参考价值。
    [摘要](96) [HTML](0) [PDF 0.00 Byte](0) 收藏
    2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与纯阳殿建筑测绘图
    2021(3):157-176.
    摘要:
    [摘要](31) [HTML](0) [PDF 6.88 M](262) 收藏
    3  绘画资料中所见的宋代建筑避风与遮阳装修*
    李若水
    2021(3):92-106.
    摘要:
    施用于建筑外檐的装修构件,不仅具有避风、遮阳、调节建筑室内温度的功能,也是建筑外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存早期建筑遗构中保存的此类构件很少, 为系统深入研究这些构件的形制和用法带来了一些困难, 但两宋的建筑绘画中保存了相当多当时外檐装修的图像资料,能够补充实物资料的不足。本文即通过对这些图像资料的考察与分析,结合《营造法式》等文献的记载,讨论宋代建筑中常设于建筑外檐,起避风遮阳作用的擗帘竿、 避风?、障日?、引檐四类构件的形制与用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样的建筑外观效果。
    [摘要](28) [HTML](0) [PDF 6.30 M](88) 收藏
    4  新中国早期的清华大学校园规划研究(1949—1966年)*
    刘亦师
    2021(3):135-148.
    摘要: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清华大学先后经历的两小两大 4 次规划为研究对象,在综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史料综论其规划背景、设计机构、 规划内容等,着重评述 1954 年和 1960 年两版总体规划的目标、原则、方法及其实施,其中 1960 年版总体规划堪称彼时清华乃至全国校园规划的集大成者。同时阐述历次规划间的差别与联系,论证苏联教育模式和规划思想对我国校园空间规划的深刻影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华校园规划是毛泽东时代校园规划的集大成者,其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短暂过渡、全面学苏和自辟蹊径三个阶段, 通过校园规划在空间形态上体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育体制的巨大变革,折射出那一时期新中国的国家建构过程。
    [摘要](28) [HTML](0) [PDF 4.11 M](102) 收藏
    5  19 世纪末巴西的南欧移民及其特征
    2022(1):78-87.
    摘要:
    19 世纪中后期巴西宣布禁止奴隶贸易后, 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不断加剧。 围绕劳动力来源问题, 巴西国内不同群体针对引进华工和欧洲移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最终, 种族主义者、 激进废奴派和知识精英 们的观点占据上风。 他们持有强烈的种族偏见, 鼓吹 “黄祸论”, 主张引进欧洲移民, 以填补巨大的劳动力 缺口, 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 “改良” 巴西的人口结构, 帮助巴西摆脱 “野蛮” 迈向 “文明”。 意大利、 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三个南欧国家的移民成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巴西最大的外来移民群体。 意大利 移民与西班牙移民在成分、 移民模式、 分布、 职业等方面非常相似: 一是两者基本都是贫困乡村的农民, 且 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向外迁移; 二是大多数移民都是享受巴西政府补贴的农业劳动力移民, 基本都在圣保罗的 咖啡种植园劳作; 三是他们在种植园的待遇都很差; 四是两国移民的社会流动性强, 大部分移民都有再迁移 的行为。 相较于二者, 葡萄牙移民主要是农村年轻的单身成年男性; 分布在巴西的城市; 没有补贴, 职业选 择更自由。 大批南欧移民的到来, 促进了巴西咖啡经济的繁荣, 有助于该国的早期工业化, 但他们的定居率 较低, 且存在与本土劳工矛盾丛生、 罢工起义频发等问题。
    [摘要](23) [HTML](0) [PDF 1.38 M](155) 收藏
    6  论北宋神宗朝科举制度之演变
    2022(1):99-108.
    摘要:
    宋神宗在位期间全面革新朝政, 包括科举制度, 对后世影响深远。 神宗即位初期, 就令朝臣对 现行科举制度之利弊和变革发表意见。 在朝臣中形成意见极其对立的两派。 一派以王安石、 司马光等为代 表, 要求办学选才、 废罢诗赋、 一定程度恢复乡举里选, 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另一派只有苏轼、 刘攽寥寥数 位, 要求坚持科举考试选才, 反对废罢诗赋和乡举里选。 科举变革大致遵从了多数派的意见, 熙宁三年殿试 制策, 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宋代士人的读书、 写作风习。 兴办学校、 发展教育、 选拔人才、 取代进士试等, 一 直是神宗朝君臣努力的方向, 朝廷最终为此出台三舍法。 此外, 省试经义, 废罢诸科和制科, 允许宗室参 试, 都是神宗朝在科举制度方面的举措。
    [摘要](20) [HTML](0) [PDF 1.30 M](134) 收藏
    7  明嘉靖朝北京太庙改建规划方案生成之始末
    李纬文
    2021(3):30-38.
    摘要:
    嘉靖十年(1531),明世宗发起了一场对北京太庙庙制的改革,旨在将同堂异室格局改造为都宫别殿格局。 明世宗作为工程决策者亲自制定规划原则,其辅臣团队提交多轮设计方案并接受皇帝的审定,才最终深化形成见诸史册的九庙设计方案与实践。这一过程被夏言等朝臣的奏疏详尽记载。对此决策过程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北京太庙沿革的认识,更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运作模式与其中的建筑师角色。
    [摘要](13) [HTML](0) [PDF 2.60 M](94) 收藏
    8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航空照片简介
    徐林
    2021(3):149-155.
    摘要:
    [摘要](12) [HTML](0) [PDF 4.26 M](75) 收藏
    9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绩效及驱动因素研究
    2022(1):173-183.
    摘要: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稳步推进, 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成为倡议的重点之一。 运用全局超 效率 SBM 模型测算 “一带一路” 沿线 35 个国家的绿色发展绩效, 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相关性, 在此 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绩效的驱动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探讨。 结 果表明: 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绩效总体呈现 “W 型” 的时序变化特征, 以及 “西亚北非地区>南亚地区>中东 欧地区>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 的区域差异特征; 从直接效应来看, 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沿线国家 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 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正向溢出效应, 产业结构、 城镇化水平和开放程度 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因此, 应该充分考虑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的空间相关性, 加强国家之间新 能源和技术的合作,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引进绿色投资, 推动 “一带一路” 沿线国 家的绿色发展。
    [摘要](12) [HTML](0) [PDF 1.57 M](113) 收藏
    10  从《世阿弥传书》到《匠明》:能乐观演空间尺度体系的传承与演变
    奥富利幸,包慕萍
    2021(3):39-49.
    摘要:
    本文以日本传统能乐艺术的集大成者、能乐师世阿弥的传书为研究对象,从他在室町时代(1338—1573) 前期对能乐观演空间的言论中分析、总结出世阿弥对能乐观演空间设计尺寸的原理性认识。其后,将世阿弥的设计尺寸理论与江户初期成书的建筑技术书《匠明》中对能乐观演空间的设计尺寸的规定进行比较,考察两者之间的变化。最终,总结了江户时代(17 世纪初)对室町时代能乐观演空间尺寸体系的继承以及演变。
    [摘要](11) [HTML](0) [PDF 3.38 M](74) 收藏
    11  双循环格局下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机理效应论析
    2022(1):161-172.
    摘要:
    双循环格局下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蕴意表现为五大创新转变: 从数量型向 质量型转变、 从单一空间向分层多元空间布局转变、 从国内区域向国际区域拓展、 从陆地区域向海洋区域延 伸、 从单向极化向极化辐射双向同促转变。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理效应体现在: 立足西 部发展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融入 “一带一路” 提升沿线区域发展水平、 区域联动协同促进世界经济均 衡化发展三大维度, 通过补短板、 整合区域信息交通资源、 协同区域经济平台实现集合效应最大化。
    [摘要](11) [HTML](0) [PDF 2.56 M](95) 收藏
    12  “一带一路” 东南亚沿线国家投资的劳工风险研究
    2022(1):184-192.
    摘要:
    自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 我国对沿线国家, 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 但近年来, 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劳动用工过程中面临的劳动纠纷逐渐增多, 不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也不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投资形象。 从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法律法规、 劳工标准和文化风俗等要 素视角, 探寻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劳工风险来源, 分析中资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面临的主要劳工风险, 并根据各类风险的来源、 性质, 按照投资前的准备阶段和投资后的经营管理阶段, 分别从企业层面、 政府层 面提出劳工风险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可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
    [摘要](10) [HTML](0) [PDF 1.67 M](152) 收藏
    13  亚里士多德在《动物的部分》中所举的建筑案例
    青锋
    2021(3):156-156.
    摘要:
    [摘要](9) [HTML](0) [PDF 804.95 K](68) 收藏
    14  美国劳工史的跨国转向及其路径
    2022(1):69-77.
    摘要:
    [摘要](9) [HTML](0) [PDF 1.36 M](103) 收藏
    15  刊首语
    2021(3):3-4.
    摘要:
    [摘要](9) [HTML](0) [PDF 1.05 M](74) 收藏
    16  康熙《皇城宫殿衙署图》解读(下)*
    王其亨,张凤梧
    2021(3):14-29.
    摘要:
    康熙八年(1669)《皇城宫殿衙署图》是现知最早的有关古都北京皇城建筑布局的皇家舆图。1934 年刘敦桢先生在国立北平图书馆获见该图,惊叹为推求北京皇城宫苑明清交替之状不可或缺的稀有秘笈。旋因避祸战乱,该图自 1935 年 11 月后历尽坎坷,辗转流徙,直到 2008 年方现身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学界长期无缘利用,滞碍了相关研究。2013 年天津大学幸获高仿复制版,大量细节得以认知。为裨益学术,便于利用,本文综罗相关文献,谨以发现、流转、诠读、歧见、新识诸项,概略归纳有关该图的研究心得,奉呈并叩教方家。
    [摘要](8) [HTML](0) [PDF 7.66 M](326) 收藏
    17  建筑形象那些事
    吴焕加
    2021(3):5-13.
    摘要:
    本文从建筑学学科特殊性出发,讨论了建筑的形式与内容问题。基于相关建筑理论文献的梳理,以及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知识界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思想,结合近现代建筑创作的实际案例,将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观点,引入建筑学领域及建筑学理论范畴。并建议用“形象与要素”概念替代现今通行的“内容与形式”概念。
    [摘要](8) [HTML](0) [PDF 2.20 M](82) 收藏
    18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其当前困境探析
    2022(1):88-98.
    摘要:
    1987 年, 随着 《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的问世,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传播开来。 追根溯源, 18 世纪的森林可持续产量理念、 20 世纪的资源保护思想以及在对其反思基础上产生的土地伦理, 奠定了可持 续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而二战后高速开展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造成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引发学界以 及国际社会对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重新思考, 进而直接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问世。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世 界范围的认可和推广的同时, 其固有的理论缺陷以及难以消除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 使其在解决具体的环境和 生态问题时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 面对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 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当借鉴生态中心主义的基本准 则, 追求人类内部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生态正义, 最终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宜居社会。
    [摘要](8) [HTML](0) [PDF 1.37 M](108) 收藏
    19  刘沅对朱子 《大学章句》 的辩驳及其思想史意义
    2022(1):61-68.
    摘要:
    活跃于嘉道年间的 “经学巨擘” “川西夫子” 刘沅, 以推尊原典, 恢复孔子、 曾子 《大学》 本 义为取向, 以推动理学义理下行为诉求, 向朱子学的精髓 《大学章句》 展开系统的辩驳。 他从最完整地表 征理学价值系统的 《大学》 之义理骨架 “三纲八目” 入手, 全盘否定朱子对 “三纲领” 的解释, 认为朱子 所解妄牵己意, 师心蔑古, 完全背离圣人本旨; 进而撇弃朱子以 “格物” 为 “八条目” 之统领, 并以 “诚 意” 取而代之。 刘沅的辩驳显豁融通儒道、 暗合阳明以及重视肉身的理论特质, 一方面弱化了朱子的权威, 减杀了朱子学在清代中晚期复振的力度; 另一方面推动了 《大学》 义理向通俗化、 可接受性和可实践性的 转化, 透显出觉民行道的现实诉求。 更为重要的是, 借此亦映照出清同治之前巴蜀哲学悉尊宋学、 罕受汉学 洗礼的学术取向, 力证乾嘉汉学只是江南一域而非全国性学术现象, 显现了理学区域化进程中的异质和差 异, 成为探究中晚清巴蜀哲学乃至朱子学学术格局和样态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个案。
    [摘要](8) [HTML](0) [PDF 1.32 M](78) 收藏
    20  论行政惯例的规范性质
    2022(1):135-146.
    摘要:
    学界关于行政惯例的规范性质存在争议。 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前, 行政惯例是行政机关基于自我 认同所建构的直接行为规则。 行政惯例的外在方面, 是行政机关长期统一一致的行为; 行政惯例的内在方 面, 是行政机关成员的认同。 行政惯例通常不直接调整行政相对人的行为, 但行政机关基于行政惯例作出的 行政行为对相对人具有直接拘束力; 行政机关的权威会催化行政惯例的规范性质, 行政机关违反行政惯例时 相对人可以主张信赖利益保护。 对司法审查来说, 行政惯例的存在首先是一个事实问题; 经审查认定后的行 政惯例可作为裁判理由而非裁判依据, 从这一意义上说, 行政惯例并非法官法源。
    [摘要](8) [HTML](0) [PDF 1.37 M](133)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www.cjig.cn
    通讯地址:北京 2702信箱 │ 邮政编码:100190 │ 电话:010-58887035 / 58887030 / 58887418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中科院电子所主楼223室 │ 电子信箱:jig@aircas.ac.cn
    ISSN 1006-8961 CN 11-3758/TB CODEN ZTTXFZ